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共奏民族团结曲

四川省阿坝州两级政协组织促进民族团结纪实

2015年09月22日 09:23 | 作者: 韩冬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走进高原,在惊叹天高地阔高山峡谷雪峰草原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这里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也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存的艰辛。

  8月24日,记者随四川省政协组织的中央和省级部分主流媒体走基层联合采访活动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海拔从1000多米攀升至3000多米,最高处4300多米,不少同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晕、恶心、厌食、乏力……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阿坝州两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团结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各方热情,在雪域高原共同奏响了藏羌等多民族团结的最强音。

  倾情群众唱响民族和睦同心曲

  在理县采访时,理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依当措刚从毕棚沟风景区国家级评审的现场赶回来。一落座,她便滔滔不绝地为县政协摆起了功。

  农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家庭文化建设、金融服务“三农”发展……事事都能听到政协声音;

  城乡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工业园区管理、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建设……处处都能看到政协身影。

  理县政协注重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释疑解惑的工作,“用实际行动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依当措如是说。

  藏语意为“错曲”(生铁之水)的黑水县,地处岷江上游,岷山与邛崃山脉交汇处,是藏、羌、汉、回等多民族杂居区。自2012年县委确定“下基层、解民忧,促和谐、助发展”的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县政协便成了密切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血肉联系的“筋脉”。“7·1”洪涝灾害、“7·9”泥石流,县政协主席陈新文抱病上阵,顶风冒雨组织黑水民兵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连夜转移受灾群众。时隔3年,沙石多乡和双溜索乡的藏族群众仍然没忘记“陈主席”。

  倾力寺庙唱响爱国爱教和谐曲

  郎依寺,全称“旭里兰杰扎西雍仲林”,意为“殊胜吉祥雍仲寺”,位于阿坝县哇尔玛乡境内,这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雍仲本教寺院。

  寺庙民管会副主任共科对于我们的到访分外热情,交流中能感觉到,他同阿坝县政协的领导和机关干部非常熟悉。“政协领导经常到寺院来,同我们谈心,宣传政策,了解寺情僧情,帮助我们解决吃水、用电等实际困难,还协调有关部门,为我们全体僧人买了保险。”共科说。

  被周恩来总理取“红色草原”之意命名的红原县,曾经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现有藏传佛教寺庙10座。采访中,县政协主席拉旺健掰着手指逐一给记者介绍起每个寺庙的基本情况,“宁玛派五座,格鲁派三座,苯波教两座……”

  “全州政协组织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陪同采访的阿坝州政协副主席张燕介绍说,州、县两级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县级领导干部,通过建立走访和民主恳谈制度,增强了广大僧尼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为维护全州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编辑:薛鑫

关键词:四川省阿坝州两级政协 民族团结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