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中国社会救助在寒潮中升温

2016年01月26日 09:5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这几天,一场罕见的寒潮席卷中国大部,让一贯寒冷的北方刷新了低气温“极值”,也给向来温暖的南方带来了雪灾冰冻。

面对“超级寒潮”,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体及时开展救助,一床床棉被、一件件棉大衣,成为寒冬中涌动的数股暖流,帮助这些困难人士度过严寒。

“今晚有两个人愿意跟我们去救助站。”21日深夜10点半,江西南昌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胡贵庆搓了搓冻红的手,结束了当天的巡查工作。

根据天气预报,这一天是南昌的初雪夜。胡贵庆和9名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延长了巡查时间,想赶在降雪前劝服更多的流浪人员跟他们回站里。“实在劝不动的,就送给他们一些御寒的棉被、棉衣和果腹的干粮。”

这样的雪夜寻访,还在中国许多城市悄然发生着。

23日,江西九江的庐山已银装素裹,室外气温达零下15度。交通不便导致山上日常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了至少10%,但孤寡老人周渲和却不必为这些犯愁。

早在几个月前,当地民政部门就给他和山上75户的低保户家中送来了1000斤的爱心煤;前几日刚降雪时,又给他送来了米、油、棉被以及慰问金。

为应对“超级寒潮”,民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加大“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服务。

黑龙江省抽调专门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困难群众、重点救助对象、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情况全面排查,对留守儿童进行摸排登记,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福建省发布雪灾黄色信号,1万床棉被、8000件棉大衣、120台发电机、40万根蜡烛等物资已发往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等地。

浙江省加大对危旧房和困难群众的摸底排查,及时转移居住在危险住房和自身御寒有困难的群众,杭州市还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启动了应急避寒点供其食宿、就医……

这种井然有序得益于中国现有的“8+1”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同时,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完善,保障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民生安全网将编织得更密更牢。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力量的“补位”作用也发挥得越来越充分。为了方便爱心人士找到流浪人员,一些社会团体还自发绘制了流浪露宿者分布图共享在网上。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社会救助 超级寒潮 流浪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