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选择远方——深切怀念徐采栋先生

2016年05月18日 14:11 | 作者:昝建军 杨琴冬子 |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分享到: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此刻,我想起一个人,想起一位用冶金锻造人生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徐采栋。

翻开《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在徐采栋的名字后面这样记述:“著名冶金物理化学家,有色冶金专家,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6年考取前教育部第二届全国公费留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后回国……。”

不仅如此,徐采栋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贵州省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先后被选为第三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0_38_58_184_72312_xcd

 

1919年的早春,江西省奉新县一个郎中之家传出阵阵婴儿的啼哭,全家都被这种喜庆的气氛笼罩着……

江西自古产才子,奉新更是人杰地灵之乡,明代大科学家《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便诞生于此。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就在徐采栋出生后的一个月,北京爆发了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但是在20年代末期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老百姓衣食无着,没有多少人求医问药,祖父的诊所惨淡经营,生活很是清贫。长孙的降生给徐大夫带来异常欣喜。徐采栋从幼年起就表现出过人的灵性。尽管生活拮据,可祖父仍节衣缩食把徐采栋送去读书。

出身医学世家的徐采栋似乎对自然科学有着特殊悟性。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943年,徐采栋毕业后,被分配到玉门油矿矿冶研究所。1946年,他考取当时教育部公费留学,进入法国格罗布电化电冶高等工业学院学习;1949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祖国解放的喜讯传到海外,徐采栋没有像有些留学人员那样等一等、看一看,1949年学成后的徐采栋毅然回到深爱的祖国。回国后,徐采栋决心要把自己学到的冶炼、特别是铝冶炼专业知识,用到新中国建设事业上。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贵州,“我是搞冶金的,贵州有全国最大的铝矿,我决定去贵州。”

上世纪50年代的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穷省,那时还有土匪,有野兽,一条条黄泥路上,一个脚窝就是一尺多深。不过贵州人自有生路,那里拥有天赐的丰富资源。

一些人在用木炭炼铁。铁是炼出来了,但没人注意这是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作为代价的;

一些人在炼汞,把矿石放在“地锅”里炒,再盖上“天锅”,升腾的蒸汽冷凝后就是汞。这“土法冶炼”使汞在蒸腾到天锅的同时,也排出被炼汞的人吸收了,职业病带着痛楚随汞的生成而生成;

……


10_40_01_368_18248_xgzp2

有“韧劲儿”的科学家


叔本华曾经说过:“勇气就是一种坚韧;正因为它是一种坚韧,才使我们具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战胜的能力。”徐采栋具有这种坚韧的勇气。自归国到1956年,这位贵州大学工学院的年轻教授,在技术改造、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加快资源开发速度方面从未懈怠。

1950年到1952年,徐采栋设计并主持研制的小高炉开始炼铁,使铁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自然环境得到保护。他还炼出了贵州省内的第一块铝锭。

1953年,他主持研制成功高炉炼汞技术,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同时大幅度提高汞的回收率,被国内其他炼汞厂竞相采用。

1954年,他主持研究出利用贵州锑矿资源提取锑氧粉和精锑。

1956年,他主持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的试验,在国内首次获得成功。后在遵义建厂投产,成为国内生产高锰酸钾的重要基地。

1957年,他主持竖炉制钙镁磷肥试验成功,从1958年起,各地陆续建厂,这种方法至今仍是该产品生产的主要方法。

1957年,38岁的徐采栋担任贵州工学院副院长。从此,他开始将前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上升为理论并将其系统化。到1966年的9年中,他撰写了《汞冶金的理论基础》、《炼汞学》、《铝氧的土法生产》、《小高炉炼铁》等7部学术著作,及几十篇学术论文。其中,《炼汞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炼汞的学术著作。

1982年底,徐采栋出任贵州分管教育、科技、文化的副省长。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九三学社 徐采栋 贵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