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中国方法启发世界

2017年07月18日 10:09 | 作者:严瑜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问题导向: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习主席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这一点。2016年4月,习主席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时就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

其实,早在2013年初,一些敏锐的外媒就发现,当时中央领导的一系列讲话已经传递出空前的紧迫感、忧患意识以及坚定的改革决心。西班牙《国家报》认为,中共领导人深知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必须推行改革。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5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比如治党。5年来,中国反腐之风劲吹,震动世界。外媒认为,中国铁腕反腐,正是因为认清问题的根源与危害。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对于中共领导人而言,反腐运动事关中共生死存亡。

韩联社也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指出,全会重点强调了“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正是体现了对反腐问题的高度重视。

又比如治国。在2015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国政府发布报告称,“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外媒纷纷表示,中国打响了供给侧改革攻坚战,而这一战的矛头直指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痼疾。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领导人通过的新经济蓝图,重点要解决的正是工业产能持续过剩和房地产市场库存过高等困扰中国经济的长期问题。

“为了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中国最高领导层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这五大发展着力点。”拉美社认为,正是由于找准问题,推行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在此后几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公会首席执行官亚力克斯·马利也在澳媒刊文称:“我在中国看到了一个以坚定决心推进雄心勃勃改革计划的政府”,“这是澳大利亚可以学习的榜样”。在他看来,中国经济从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的转变和大规模反腐都值得书写并得到认可。此外,推动供给侧改革,鼓励创新和提升制造业,这些也都值得关注。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正是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科学统筹:

兼顾内外,普惠全球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习主席以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多次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5年来,中国对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科学统筹同样赢得世界点赞。

科学统筹、兼顾内外的方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尤为突出。

2015年11月,习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2017年1月,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习主席再次表示,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俄罗斯卫星网刊文直言,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那些发达国家可能的贡献总和还要高出50%。无论如何,中国都是带动全球增长的最大动力。

“目前中国自己成为了一辆便车,世界各国都想搭上中国这辆便车。”《联合早报》也刊文称,如果说世界经济的第一次中国机会源于中国的引进来政策,那么,第二次中国机会则源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依靠走出去,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买家和投资资本输出国,由此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推动美国与西方国家经济的再振兴。

国际舆论认为,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同样不只关注国内贫困人口的减少,也始终致力于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卓越。

《纽约时报》刊文称,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发展中世界的极端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47%变为2015年的14%,完成了“到2015年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其中,中国做出了最大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也在日前举行的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称赞道:“中国在完成自身目标的同时,还使很多国家通过南南合作项目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这一点尤为可贵。”

“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完美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眼光与行动。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全世界不同地区的各个国家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共同努力推动共同发展,解决贫困。尤其是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这一决定,能够帮助那些在财政上有困难的国家获得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老挝国会主席巴妮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内外统筹,能够帮助这些国家推动减贫发展。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中国 战略 中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