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秋冻”不是人人都可以 要因人因病而异

2014年10月21日 10:51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分享到: 

  眼下,天气变凉,有些人坚持按照“春捂秋冻”的做法,结果却出现了问题。怎样科学理解“秋冻”?哪些人不宜“秋冻”?为此,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相关临床科室的专家,听专家为您科学解读“秋冻”。

  慢性肺病患者不能“秋冻”

  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周继朴说,所谓“秋冻”,一方面指通过适当的“秋冻”,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另一方面,中医认为,秋天天气干燥,宜养阴,如果穿得太多,易伤阴生燥,对身体不利。如果体质本来就弱,那最好及时保暖。另外,“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就要及时添衣。

  周继朴说,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这类病人,素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为此,周继朴建议此类患者应注意:

  防寒保暖  居室温度在18℃左右,相对湿度55%为宜,还要保持空气新鲜,及时增添衣服,刮大风、阴雨或大雾天气时减少外出,避免呼吸道受影响。

  适度运动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以增强体质而御寒。

  饮食宜忌  饮食原则为清淡易消化,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如鱼、蛋、禽肉、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及水果,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秋冻”

  对于最近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急增的现象,心内科主治中医师张竹华提醒大家,“春捂秋冬,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但针对罹患心血管病的患者,要认清这其中的误区。这里主要涉及到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

  张竹华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增加运动以防寒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活动,所以不应“秋冻”。为此,张竹华建议此类患者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预防寒流对心血管造成的影响:

  控制血压  检测血压变化情况,及时就诊调整降压药物。

  注意饮食  饭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粮和绿叶蔬菜,这些食品具有一定的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适度运动  不宜在秋冬季节过早进行晨练,要注意保暖,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要量力而为。

  预防感冒  要注意保暖防寒,增强机体抵抗力,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极易诱发心肌缺血、血压控制不佳等的发生。

  常备好药  寒流来袭,心血管疾病往往突然发生,故应备好相应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安宫牛黄丸等药物,不让疾病趁虚而入。

  适量饮水  适当的饮水,可以保证身体内的含水量,但应选择少量、多次的频服方式,以防止加重心脏负荷及引起血压波动等。

  定期体检  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春捂秋冻 心血管疾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