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王伟文:农资电商应给传统产业链创造新价值

2016年01月19日 10:51 | 作者:孙晓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要说眼下最热的词莫过于“互联网+”了。借风起飞,各类农资电商和依托于互联网的农业服务平台竞相萌发,标志着在“互联网+”的大潮中,农业“触网”正在从农产品电商延伸到农资电商领域。


爱种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伟文分析说,目前,国内农资电商的主要模式是开设网店或农资频道,加价零售农资产品。“这种模式,很难让大家参与进来一起玩,而且和传统经销商网络正面冲突,在产品和服务落地上有天生的缺陷。”王伟文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平台要为传统产业价值链创造新价值,未来农资电商的发展趋势一定是第三方中立的平台。


农资电商争食万亿“蛋糕”


据了解,目前全国耕地种植成本约为1200亿元,肥料成本6300亿元,农药1200亿元,页面肥成本300亿元,拌种剂600亿元,加起来就是9600亿元。


在互联网冲击下,由诺普信投资的“田田圈”、辉丰股份旗下“农一网”、金正大投资打造“农产1号”,由隆平高科、北大荒垦丰、中国种子集团等11家国内种业骨干企业和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共同投资设立“爱种网”,农资行业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


王伟文表示:“严苛一点讲,目前大家都是在试错,还没有什么成功的模式。我更喜欢称2015年为种业和农资互联网元年。电商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网’比‘商’大太多,有很多友商都在做‘商’,让农民网购种子和农资,但我们则是搭建平台,尝试互联网高效、直接和交互的本质来解决种子、农资,甚至整个种植迄今落后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水平。在运营模式上不颠覆和排斥传统营销渠道和服务渠道,而是充分合作,帮助其提升效率并逐步转型。”


农资电商,难在哪?机会在哪?


在谈到“互联网+农资”存在的问题时。王伟文认为:“农民在购买农资产品时面临很多困惑,农资销售多渠道、多层级的形式,从厂家到省级、市级代理再到县级代理,再到零售商、农户,层级多,不断加码。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经销商强势和系统农技、保险、货款服务不足是传统种业和农资流通、服务环节的痼疾。”


王伟文表示:“互联网+”正是解决目前种业等农资的信息不对称、诚信体系缺乏、农资供应普遍过剩和厂商无法获得终端用户的全部信息痛点,互联网化可以让厂商直接对接农户,直销解决正品行货问题,直销解决中间毛利过高问题,直销还解决厂商直接对接农户问题,农资厂商可以拿到农户第一手回馈。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在发生变化,合作社、种植基地逐渐取代分散农户成为经营主体的商务模式,迅速崛起,农资企业传统的“生产—经销商—种植户”经营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农资将进入大户直供阶段。这为农资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伟文透露,爱种网致力于打通农资行业信息流,目前正在搭建整合农资行业各环节的交易、交互和服务平台,经营范围从农资的源头———种子开始,逐步拓展至农药、化肥、农机、耕种服务、订单农业、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领域。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伟文 农资电商 传统产业链 创新 互联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