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大宗商品暴涨 商品也疯狂

2016年04月29日 08:42 | 作者:张连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无风不起浪

这波大宗商品行情来得的确突然。

由于钢铁行业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目前,钢铁“去产能”政策还未正式实施,产能过剩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产能利用率仍低于70%。产业集中度低,粗钢产量前5名的企业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0%多,前10名的企业仅占30%多。

早在3月底,就有多家机构分析认为,这种脱离基本面的上涨行情不会延续到第二季度。

4月21日盘后,期货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天螺纹钢2200万手成交,螺纹钢RB1610合约成交量的名义本金高达5500亿元以上,而中国一年生产12亿吨的钢材,其中2亿吨左右的螺纹钢,一年产量都比不上今天一天该合约的交易量。”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市场里的热钱太多了。

然而,大宗商品的突然启动并非没有内在逻辑。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乏力,大宗商品自2011年开始已历经长达五年的下跌,在2014年后更经历了数次暴跌。以螺纹钢近期合约为例,在2011年初高点时超过5000元/吨,此后一路进入下降周期,至2015年11月底时,最低点1600元/吨,下降幅度近70%。

过去数年,固定资产投资处于下行周期,导致黑色系商品价格连年大幅下跌。至2015年四季度,整个产业链处于极低的库存和开工率之下。此时,政府在投资上加码后,出现了这一轮的反弹。最初诱发黑色系反弹的,源于2015年四季度的超跌过猛。当时,在一致看跌行情之下,部分原材料企业被迫选择减产、或者停产检修,中游企业也无意愿购买太多的原材料库存,导致全产业链上的库存是极低的。

以螺纹钢1604为例,2015年11月底最低点曾接近1600元/吨,而相比2008年的超过1800元/吨的底部,明显出现了超跌的局面。

渠道在正常情况下会有两到三个月的库存,当库存极低、甚至低于一个月时,在某个时间点一定会出现补库存。此时,一旦被金融资本得知企业补库存的需求,会迅速拉动价格暴涨,生产型企业无法选择,只能加价购买。

2016年初,在正常的补库存的过程中,钢铁产业链企业瞬间发现,无论是原材料企业还是中游的流通环节,都倾向于“不卖给你”。价格上涨导致的恐慌性情绪,令现货价格快速上涨。

一个重要的契机是经济数据带来的预期逆转。1月份,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亿元,远超预期。

从供给角度看,此轮钢价上涨之前,供给一直处于收缩状态。首先,从2015年四季度以来,全国钢铁产量明显减少,钢材的社会库存处于低位,2015年3月到12月社会库存降幅达46%。由于季节性因素,每年3月是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开工高峰期,拉升的需求促使钢材价格反弹。

除了供需的影响,价格的此次波动也反映了触底反弹的趋势。通过目前的数据分析,可以大致判断去年11月份属于钢铁行业的“底”部,当时绝大部分的钢铁企业都在赔钱卖出。

今年2月初,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国务院下发了《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脱困发展的意见》。同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如加大投资、降准降息、房地产方面的政策等。宏观环境预期向好,也是影响价格很重要的因素。

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势头迅猛,让一些陷入困境的生产商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在发改委发布的数据中,钢材价格和铜、铝、锌、铅、锡、镍等有色金属价格都环比上涨,这固然让生产商从中获益,但客观上也增加了化解过剩产能的难度,因为钢铁等行业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与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行情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政策实施的力度。而且后者直接影响化解过剩产能的效果。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张连起 黑色行情 大宗商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