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禁毒社会化的宜昌样本 从网格格里“重生”

2016年07月22日 10:1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以关爱制服心魔”

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的合益路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刘艾华是合益路社区的9号网格管理员,也是社区网格站的副站长。

她的网格位于宜昌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民益家园,那里低保户多、宽释人员多、残疾人多,人员结构复杂,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对他们来说,碰触毒品往往更是一种万劫不复的灾难。

几年前,刘艾华通过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的笔试、面试,成为一名社区网格管理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她的工作职责大体被列为“综合履行社区信息采集、综合治理、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勤奋的她,因为在社区工作初期觉得“力不从心”,还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她成了网格员中为数不多的“两证”齐全者。

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从去年底开始,成为她的一项具体工作。

“以社区开设的‘禁毒知识课堂’为依托,利用‘两证’所学的知识,我将毒品所致精神心理障碍、毒品成瘾的心理干预等相关技巧和方法,运用到禁毒工作中,对吸毒人员进行辅导。”作为一个普通的社区网格管理员,刘艾华说起自己的具体工作,却也足够专业。

专业因为她的敬业、专注和勤奋,也因为她从身边的“参考书”获得的系统知识和明确的评估细则——《宜昌市社区网格化戒毒心理干预操作手册》,是由市心理卫生协会和精神卫生中心为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专门订制”。手册于今年分发至宜昌市各个市县区,各个社区街道,成为每一位禁毒网格员的必备指导手册。

手册从毒品常识开始,科学分类,介绍了各种毒品所致的精神心理障碍,并针对各种问题给予了明确多样的应对方案、结果评定标准。手册制定的初衷,是让像刘艾华一样的网格员在对吸毒人员进行心理关系修复时,有所依据和指引。

34岁的段伟(化名)是刘艾华网格范围内的一个吸毒人员,几年前已经戒毒成功,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暴戾乖张,终日躲在家中玩电游,自暴自弃,甚至常对母亲动手。从前社区工作人员去段伟家里了解情况,常常会被堵回来。

刘艾华知道,这种情况下,吸毒人员很容易会转化为“复吸”者,她决定去段伟家试试。“我得了解他吸毒的那段经历,知道他心病因何而起,找到‘突破口’。”刘艾华第一次上门,敲了很久,段伟才不情愿开了门,一句话不说。“他瞪了我们一眼,就转身回书桌前继续玩游戏了。”但转身一刹那,细心的刘艾华发现他走路姿势有些别扭,可能腰椎有些问题,便以此切入打开话题。

回到社区,刘艾华及时帮他联系骨科医院,为他看腰椎病,多次上门和他谈心。后来刘艾华也才知道,他为什么戒毒成功却被“困”在了家里。“戒毒成功后他本来是能够振作起来,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的女朋友知道了他的吸毒史,和他分了手,自那以后,他内心就是挫败感十足,感觉在被整个社会拒绝。”刘艾华从段伟最迫切的需求着手,打开了他的心理防线。“我们为他申请了低保,带他参加公益活动,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推动,他现在终于有了新朋友,身体也渐渐好起来,对生活的信心又能建立起来了。”

这是刘艾华对社区吸毒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众多案例中的一个。也达成了宜昌市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提出的“修复三个关系”中的一个目标———修复心理关系。

“其实,避免戒毒成功人员复吸、重回社会的关键,是他们心理难题的破解,是制服他们的心魔。”刘艾华觉得,戒毒到了社区这一层,禁毒、康复是常规动作,更重要的是转变理念。关爱,把他们当成“病人”,而不是罪人。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禁毒工作社会化 宜昌 李亚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