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朱明瑛的“东方情”

2016年10月19日 14:57 | 作者:邱伟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留学

不充电我会觉得心慌

在确定要走唱歌这条道路后,朱明瑛开始向中文歌曲“迈进”:“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人,没上过音乐学院,更不知道怎么唱中文歌。”朱明瑛说,在这条学习道路上,第一个向她递出橄榄枝的是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主题曲《角落之歌》的作曲家王酩,当他邀请朱明瑛演唱这首歌曲时,希望朱明瑛用她唱非洲歌曲的感觉,并提示说“找不到感觉,就想着坟头。”

朱明瑛带着这样的情感演绎了歌曲,后来在电影院听到自己的歌,她坐在观众席上热泪盈眶……此后,她与作曲家王立平合作了《大海啊故乡》再度风靡全国。她的声乐老师对她的评价是:“朱明瑛是最理解我教学方法的人,最有悟性的学生,我要求学生达到的她都达到了……从声音上讲朱明瑛不是唱歌的料,但是她用心在唱,怎么美怎么唱,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她自己可以再创造。”

1984年央视春晚上,朱明瑛一人连唱了《大海啊故乡》、《回娘家》、《莫愁啊,莫愁》,三首歌都成为了当时脍炙人口的歌曲。那时的朱明瑛“炙手可热”,演出费从3毛涨到一二百元,而她那时每月工资不过42.5元。来自五湖四海歌迷的信件络绎不绝:“不知道我地址的,就把信寄到全国妇联,我去趟妇联要带着一麻袋信打车回家……”

就在这时,朱明瑛作出了一个外人很难理解的决定:急流勇退,出国留学。自己越“红”,心里就越觉得不安,一心想学到真本事的朱明瑛决定前往现代音乐发源地美国。“那时我兜里只揣着30美元,就敢一个人去美国,现在想来是多大的勇气!放弃国内的一切,就是为了充电,要真正学到音乐的知识,不做冒牌货。”

夙愿

办学让事业薪火相传

赴美十年,朱明瑛一直学习现代音乐和文化产业,毕业后她在美国公司实践经营管理,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在异乡漂泊多年的朱明瑛决定回国创业。

创办国际艺术教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朱明瑛这些年来的终极梦想。“创业不容易,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梦想+努力=实现。”朱明瑛说,她30多年的成长过程,是由一个热爱艺术的小孩开始,发展到用歌唱养家,再后来进入艺术殿堂。当她发现自己真正的追求来自于为国家争取荣誉的使命时,就不再满足于兴趣和赚钱。基于这样的想法,她想办学校,把这个事业传承下去,用文化产业把艺术经营下去。

利用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格尔德曼金融集团学习的国际经营理念和对百老汇音乐剧“过程控制”的研究,朱明瑛开辟了自己的“国际文化产业园区”,她推崇文化产业与高等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采访结束时,作为东方歌舞团的元老,朱明瑛对记者说:“这是‘东方人’的事业,我亲眼目睹这份事业对中国文化外交软实力的作用。即使不是我,也会有其他人把这份事业做起来。”记者 邱伟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朱明瑛 东方艺术 亚非拉外交 文化使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