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上海幼升小调查:“幼儿时期的一次高考”

2017年06月20日 17:03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当时学校杂草丛生,空空如也,办公桌椅是从向阳小学借来的,最初的六名老师也是从向阳小学动员来的。而他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生源。公办小学就近入学,学校不会存在吃不饱的现象。公立转制小学没有对口区域,靠什么来招生呢?

第一年,世外决定招120人,全部满额。其中有20多名来自向阳小学,来报名的学生家长都是冲着两位校长的名声来的。

但王小平很清楚,靠校长的名声并非长久之计,公立转制学校的招生需要靠更清晰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

学校成立之初,世外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展开合作,后者将世外作为研究基地,研究这所新学校的软件建设。目前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夏惠贤教授当时是一名讲师,他受领导指派,接下了这个任务。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那时的公办转制学校尚未大张旗鼓地谈学校的办学理念等问题,只有少数教育工作者思考这种问题。在相关专家和两位校长多次沟通之后,他们达成了共识,决定摈弃传统意义上的唯分数论,将学生培养成国际型人才。

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有十余年,上海浦东已开始开发,定位是面向世界。如今十分常见的“国际型人才”的口号,在当年的上海十分新鲜,却又符合城市定位。

夏惠贤用一年的时间搜集资料,做出很详细的方案。这里边,英语教学成了世外小学的一大优势。在公办学校,根据教学大纲,英语课通常一周两节,而世外决定,一周开设六七节英语课,给学生营造英语口语的环境,保持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上海 幼升小 调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