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上海幼升小调查:“幼儿时期的一次高考”

2017年06月20日 17:03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为了吸引教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学校尝试对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多劳多得。专家和家长都会来学校听课,给教师打分,教师会获得相应的补贴。竞争机制的形成,使得每个教师都不敢懈怠。不过,为了节约办学经费,当时的教师人数并不多,往往是一个老师兼任了两三个班的教学工作。

短短几年内,像世外一样的不少公立转制学校,都因为办学自由度较大,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教学形式改革方面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和特色,吸引了大量的家长前来报名。

最初,公立转制学校被允许通过笔试挑选学生。虽然它的学费高于公办学校,仍有不少家长慕名而来,优质生源也因此进入了各个公立转制学校。

这些学校的口碑逐渐打响,良性循环形成。三年“断奶期”结束之后,学校的运行也进入正常轨道。

截至2001年底,上海市的公立转制学校共有76所。

当时,一名公办学校的校长被区教育局调入一所着名公立转制学校任负责人,不同于10年前的刚起步时期,她被要求,必须将公立转制学校办成最好的。

“当时,这所学校已经是一块牌子了,我的压力在于,不能让学校掉价,所有的活动,都不能给这个学校丢脸。要让学生、家长都以我们学校为荣,我们要为了这种荣耀去奋斗,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这种荣耀。”

她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自己明显感觉到公办和公立转制学校的区别。前者容易懈怠,“扑腾不起来”。后者则在自身的生存压力之下,不断向前冲,学校带头人会不断思考,哪里还能向前再推进一点。“在家长心里,我们这种学校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极限,永不停歇。”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上海 幼升小 调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