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上海幼升小调查:“幼儿时期的一次高考”

2017年06月20日 17:03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不过,这位人士也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在他们眼中,公办小学分三类。第一类小学,生源有保证,学校不断接任务、不断尝试、不断研究,不比民办小学差;第二类小学稍差一些,排名中等;第三类小学则比较弱,因划片原因,生源不好,久而久之,只做保底工作,不思进取。

不进取的原因与教师工资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上海市的统一标准,全市公办小学的教师工资相差不大,年薪在10万元左右。

与改革开放之初不同的是,如今的公立学校早就没有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根据国家规定,教育经费需占GDP的4%。上海市在2012年作出规定,教育支出应占上海市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5%。

此前曾担任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的夏惠贤记得,2012年,长宁区区内共有6万名中小幼学生、6000名中小幼教师、7000名退休老师。根据公开数据,当年,长宁区的教育支出为16.4亿元,夏惠贤说,这些经费完全能负担得起教师待遇、学校的基础建设等。曾有人开玩笑说,经费用不完,校门墙壁都刷了好几遍。但因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由人保局统一发放,学校多余的经费也无法用在这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当民办小学以两倍的工资来优秀的公办小学挖人的时候,有一些教师选择了跳槽。

同时,较弱小学的教师,却因为工资尚能维持温饱,即便个人努力工资也不会有什么区别,而陷入既不离职也不提升学校教育水准的温吞状态,懒散度日。有的校长希望改变这一局面,但在公立小学内推动起来很难,尝试了几次后也就作罢,此类小学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前述教育主管部门人士表示,在生源形成恶性循环、工资没有太大区别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希望这些老师“想尽办法对学生好一点,起码良心上要过得去”,但沟通也不见得有效。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着各方面优质资源的民办小学,已形成了良性循环。优质师资带来优质生源,因此形成的口碑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学校也得以从容地挑选生源。

目前担任上海均瑶集团世外教育集团总经理的徐俭,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民办教育的职能之一是为公办“补位”,而细化到世界外国语小学和中学来说,定位是“精英教育”,世外的口号是“为世界未来培养精英”。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上海 幼升小 调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