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在北京的维吾尔族青年:暴恐让大家背了黑锅

2014年05月28日 10:5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库尔班江·赛买提2007年采访记录制作桑皮纸的老人。(照片由本人提供)

库尔班江·赛买提2007年采访记录制作桑皮纸的老人。(照片由本人提供)

5月24日,帕提曼·阿不力克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照片由本人提供)

5月24日,帕提曼·阿不力克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照片由本人提供)

 

       汪泉穆萨江·麦麦提 26岁 新疆喀什人 在北京8年 卖切糕小贩

  “有人说我们的坏话,我也没办法。我靠这个(切糕)养活一家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库尔班江·赛买提 32岁 新疆和田人 在北京8年 纪录片摄像师

  “我不停地在做,但有时候,一个暴恐事件,所有的努力就都归零了。”

  阿利甫·亚克甫 26岁 新疆乌鲁木齐人 在北京24年 北京某贸易公司职员、微博“在北京的新疆人”运营者

  “只要大家彼此尊重,增进了解,隔阂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还是因为了解不够。”

  帕提曼·阿不力克木 29岁 新疆库车县人 在北京3年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

  “你尽力呵护的一样东西老是被别人伤害,然后让整个群体背黑锅,让别人都怕我们,但其实大部分的维吾尔人都是善良的啊!”

  古丽(化名) 47岁 新疆伊犁人 在北京11年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

  “每当得到病人的夸赞,感觉是为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争了光。”

  5月22日,暴力恐怖活动再次打破乌鲁木齐的平静,新疆又一次以伤痕累累的姿态,步入公众视野。

  自2009年“7·5”事件后,很多人开始关注新疆,关注维吾尔族,但对这个神秘的地方,这群神秘的人,却知之甚少,揣测颇多。

  他们中的很多人,走出新疆,来到内地,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也在这里奉献。离开家乡的日子,有辛酸,也有欣慰;有埋怨,也有理解。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近5位维吾尔族青年,还原他们在内地的生活。

  “新疆人不光是卖切糕的、打馕的、烤肉的”

  一提起新疆人,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有些固有的画面: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睛,长而卷翘的睫毛,微卷的头发上压着一顶小花帽,或是包裹着各式头巾……因为有着独特的长相和装扮,生活在内地的维吾尔族,极易在人群中被发现。

  他们也会被定义为一些特有的职业,比如,卖切糕的。

  穆萨江·麦麦提就是其中的一员。一周里,穆萨江至少有3天会到国家图书馆门前来摆摊。在北京街头,穆萨江的“店铺”随人流而动。当旁人走近,他便咧开嘴,露出整齐而洁白的牙齿,热情地问一句,“老板,来一点?”

  这几年,调侃切糕的段子此起彼伏,让这个行当越发难做。

  “你知道网上有很多关于维吾尔族和切糕的玩笑吗?” 中国青年报记者问。

  穆萨江轻笑了一下,“有人说我们的坏话,我也没办法。我靠这个养活一家人。”他指了指自己面前的切糕,“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穆萨江来自喀什,今年是他在北京的第8个年头。两个儿子,一个5岁,另一个还不满1岁。

编辑:曾珂

关键词:新疆 维吾尔族青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