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在北京的维吾尔族青年:暴恐让大家背了黑锅

2014年05月28日 10:5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5月23日,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孩子如往常一般来到学校,但同学们一看到他就大喊,“注意了!注意了!新疆恐怖分子过来了!”

  他采访的数百名新疆人中,有不少遭遇过繁琐的安检、不能住宿的情况,其中也有新疆的汉族人。

  几天前,一段视频曾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一位维吾尔人在机场安检时被要求脱鞋,与安检人员起了争执。

  古丽说,这样的状况她遇到太多次。“特别是出国的时候,我的护照会被翻来覆去的看好多遍,问我是干什么的,出国干吗去?”

  古丽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这种摆在明处的“特殊对待”。

  一次,古丽去外地开会,到酒店登记住宿。

  “我把身份证递给酒店的前台,那个小女孩看了看,接着就打电话给警察,说这里来了个新疆籍的。”

  古丽很生气,对小女孩说,“你这个工作方式有问题。我入住酒店以后,你觉得有任何问题再打给警察都可以,但请你不要当着我的面进行这种歧视行为。”

  古丽已经记不得自己因为类似的事情投诉过多少次。

  “对暴恐事件,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肯定是深恶痛绝的。我肯定不愿意听到别人谈起自己的家乡都是那种害怕、厌恶的语气。”

  “我不停地在做,但有时候一个暴恐事件,所有努力就都归零了”

  帕提曼也遭遇过不被信任的不快。但让她欣慰的是,身边的朋友都很挺她。

  5月24日下午,是帕提曼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刻。答辩会上,她的论文得到了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被评为“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致谢时,帕提曼几度哽咽,流下了眼泪。

  “不仅是因为顺利毕业了,而是真的很感谢我的导师,从录取到培养我,她从没因为我是维吾尔族就对我特殊对待”,帕提曼眼里再次湿湿的,“导师常说,其他汉族同学能做好的,你一样能做好,甚至更好。这是对我的信任,这对我意义重大”。

  帕提曼说,熟悉她的朋友都对她讲,“如果是帕提曼,我们谁敢相信你会拿着所谓的武器去伤害别人呢?一定不可能嘛!”

  到现在,穆萨江还能想起自己来自贵州的“汉语老师”。刚来北京的时候,穆萨江一句汉语也不会讲,同在餐馆打工的贵州朋友主动要教他。

  “从盘子、炉子、碗,一个一个词开始学的。” 穆萨江摸了摸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学好。只会说,不会写,也不会认。” 后来,“汉语老师”为了生计,换了上班的地方,再也没见过。

  穆斯林饮食上有讲究,在内地生活就会有很多不便。

  “但我的同事从来没觉得我麻烦,都很照顾我,只要是一起吃饭,一定是去清真餐厅。” 阿利甫说。“只要大家彼此尊重,增进了解,隔阂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还是因为了解不够。”

  “刻板印象需要整个社会正确地对待,需要媒体正确的传播和政府的支持”,周伟认为,但我们目前做的远远不够。

  “就拿影视作品来说,以前六七亿人口时,荧幕上还有《冰山上的来客》等影视作品。如今,人口翻了一倍,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却越来越少,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汉文化的,但我们国家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啊,应该突出这种多样性。”

  周伟说,这种多样性也应该体现在主流媒体上,比如,在更多电视节目中配维吾尔族主持人。

  “这是一个思想观念上的问题,还是要在思想领域内解决。”周伟说,隔阂的消除,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个现状。

  库尔班江就在做着这样的努力。从2007年开始,他的摄影展、纪录片等文化活动,主题几乎全是新疆。

  在一次国家图书馆的展览里,他把一整个维吾尔族家庭都搬了进来。参观者不仅能看到照片,还能免费吃到新疆的干果、馕,听到维吾尔族的木卡姆音乐,欣赏维吾尔族的手工艺品。

  “我不停地在做,不停地在做,但有时候,一个暴恐事件,所有的努力就都归零了。”

  “5·22”暴恐案发生后,一名网友加了库尔班江的微信,给他发来一条信息:你的付出和你的努力,经不住一个暴力事件,何苦?

  库尔班江感到心酸,但他不想放弃。

  干爹和师傅也分别打来电话,嘱咐他,库尔班江,你不能受影响,别想。

  “我现在最重要的打算,就是尽快把《我从新疆来》这本书写出来。”库尔班江说。

 

编辑:曾珂

关键词:新疆 维吾尔族青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