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政协65周年>首看点首看点

六十五年 大道之行

2014年09月19日 19:41 | 作者:张宝川 秦志勇 杨朝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六

  政治意义上的民主从来都不是一种抽象的理念,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实践,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景象。

  一说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就会想到通过抽签产生议事会成员。

  今天,一说到中国的民主,人们就会立即想到每年春天的北京,想到人头攒动的人民大会堂的“两会”。

  两会代表和委员的总数为5000多人。而近几年报名参加两会的记者竟多达3000多人,其中外国记者超过1000名。这固然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令世界瞩目,另一方面,中国的两大民主形式也已成为世界的关注一道政治风景。

  美国《新闻周刊》一位资深记者说:“如果要用更好的故事诠释中国,那么他应该来中国的两会。”

  每年三月初到中旬的十几天属于“中国时间”,几乎所有的国际主流媒体都把目光聚焦在中国——这个国家最大的政治盛会——两会上,向全世界讲述不一样的“中国故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要、经济学家、明星、大腕,民营企业家,甚至农民工,几乎各个阶层都能在此找到对应的采访对象。

  “两会”,也是逐渐形成的。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成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倡议下,政协与人大曾经共同进行视察、举行联席会议。到三届一次会议时形成了政协与人大同时召开、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的“两会”格局。

  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苏东发生巨变,中国发生政治风波。一些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要向左转了”。

  不管他们心目中的“左”和“右”是什么含义,但是,中国人民有着自己的尺度和节奏。

  就在那场政治风波结束后的1989年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提出这一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又通过修改宪法,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

  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当年“两会”中共党员负责人会上,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确立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和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后,中共中央首次从两种民主形式意义上确立协商民主。

  2006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正式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对两种民主形式予以确认。

  2012年,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将协商民主从政治理念和政治实践提升为国家民主制度,同时,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的关系,这是一座里程碑。

  那么,作为协商民主重要载体的人民政协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呢?

  ——它的成员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协商产生的。

  ——它的成员结构打破了区域性和行政性壁垒。

  ——它具有广泛的组织代表性和政治包容性,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现在全国政协共有34个界别,中国所有合法政党、主要人民团体、各个界别、56个民族和五大宗教都有代表人物担任政协委员。

  ——它具有党派合作性,是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基础组成的,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党派性和合作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

  ——它具有协商性,在运作过程中尽管也有争论、交锋,但却是以合作和共识为明确指向的,而远离对抗和倾轧。

  而作为中国人民独创的民主形式,它首先体现为实践性。

  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22年,历三任主席,从李瑞环、贾庆林到俞正声,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两项职能,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从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形式,到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新的协商平台;从五大任务到八大经常性工作;从双周座谈会到双周协商座谈会,人民政协继续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 

  从一届全国政协的198名委员,到现在的2200多名委员;从二届全国政协时的29个界别,到七届时的32个界别,再到现在的34个界别,人民政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新的社会阶层也开始出现在这个议政平台上。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中国社会结构也在涤荡中悄然发生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6个方面的人员,这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广泛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

  不同利益、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群体,所有这些“不同”恰恰是政协存在的前提。

  为了更好地体现差异性、扩大包容性,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共中央进一步规范了政协的组成:政协委员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不少于65%,政协副主席不少于50%。

  这是执政党的无私,也是执政党的高明。

  把这些人凝聚在一起,需要执政党的威望,也需要全体成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在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上,刚刚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的俞正声就向新一届政协委员们提出“三个拒绝”:拒绝冷漠和懈怠;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拒绝奢靡和一切利用权力或影响谋取私利的行为。

  这条消息被国内外媒体和各大网站、微博、微信广泛传播。

  在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他又强调:平台很必要,宽松和谐的环境更重要,在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所有这些,都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下,在全体委员的努力下,人民政协海纳百川,群贤毕至;平台宽广,长袖宜舞。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十二五规划、城镇化建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大运河申遗与保护、校车安全、食品安全、转基因……

  “四方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设计,到百姓衣食住行的筹划解决,人们都能看到政协委员的身影,都能听到政协委员的声音,都能感受到政协委员的心血。

编辑:付鹏

关键词:人民政协 政协 民主 中国协商民主 民主人士 统一战线 协商民主 65周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