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十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十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残疾人权益保障”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5年01月26日 15:1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陈功:

保障残疾人权益首先要转变观念

从国际和国内的视角来看,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从制度上来说,是从零散的内容走向系统化、制度化的过程。包括四个变化:一是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模式,从认为残疾是个人问题转变到是社会问题,从认为残疾是先天造成和疾病问题转向主要是后天环境造成的问题。二是从残疾人需要转向残疾人权利,对残疾人的工作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满足残疾人需要转向认识到是残疾人应有的权利。三是从群体普遍的社会保障转向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建立专门的残疾人福利,从保障残疾人基本生存和生活到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与内容。四是从关注人口老龄化到关注失能和失智,关注全球老龄化中面临残疾的挑战。

就国内来说,我国处于关键时期。这表现在:一是我国残疾人规模大,而且处于残疾风险高发期。二是我国处于残疾人口规模增长期和加速期。三是我国处于残疾预期寿命增长期。四是尽管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与全社会比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收入和健康。五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顶层设计完善期。残疾人的事情不仅仅是残联或者残疾人的事,也是党和政府的事,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个人的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残疾人生命生活质量

从各个国家演变的潮流来看,有几个基本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一是残疾人福利制度是紧跟着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它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无论国际思潮怎么变化,残疾人保障的公共属性没有变,政府的主导地位也没有变。二是残疾人福利制度来源于国际人权运动,让残疾人平等、公平、有尊严地享有基本人权,使得残疾人的福利制度不仅仅是对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补充,它还产生了新的内涵,就是让残疾人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享有和正常人相同的生命质量。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残疾也是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我们既要用制度来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同时我们还要用制度来减少残疾。

国际经验带给我国一些启示:

一、 从各个国家所走的路来看,坚持政府主导,完善保障制度,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已经到了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制度设计的阶段。

二、 现在我们对残疾人的医疗,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现有的钱怎么花好”的问题。下一步在制度设计、操作上,应提高效率,而不仅仅是加大投入。

三、 我国近3/4的残疾人分散在广阔的农村,意味着我们学习西方经验的同时,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残疾人做制度安排、做制度设计,比如就业上、福利制度监管上等。最终我们设计的应该是一个以社区为单元、以个人为中心,以人的终身为周期的全民覆盖的制度安排。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残疾人 制度 保障 残疾 康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