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与推动科技创新及科技型企业发展”联合调研报道

创新创业教育的浙大模式

2016年04月14日 09:12 | 作者:吕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浙江省,有这样一群科技企业的创始人或CEO,他们被称作双创时代下“浙江新四军”(浙大系、浙商系、阿里系、海归系)中的浙大系。他们或是浙江大学的在读生,或是从这所校园走出。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他们创业的激情与技能,浙江大学对创新创业的智力支持和资金支撑伴他们在挫折中成长,他们身怀年轻人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成为创新创业之路上的坚定实践者。

▲▲▲休学的博士生

“我是一名博士研究生,确切地说,是一名休学中的博士研究生。”12日,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与推动科技创新及科技型企业发展”联合调研组在浙江大学召开的座谈会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同时也是杭州利珀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CEO白云峰这样介绍自己。“能用2-3年的休学期支持学生全心创业的大学,我想全国也没有几个,我很幸运,因为我选择了浙大。”

白云峰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学习技术创新管理,导师是院长吴晓波教授。2013年,经学校联系,白云峰到浦江一家平面片材的生产企业参观考察,发现该企业由于检测产品缺陷的工人太难找而经常陷于停产的困局。能不能发明一种检测产品的仪器来代替人眼?想法一出,白云峰便和几位光电系的博士开始了“机器换人”的尝试。凭借3万元的资本起家,在一间10平方米的农民房里做出了第一台片材检测机。从该机器以20万元被卖出到现在,白云峰的公司在A轮融资估值已经上升2000多倍,员工也增加到70多人。而白云峰却说,他在创业之路上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浙大的给予。

“在学校里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的‘新知’让我具备了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学校定期组织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让我有了创业的‘冲动’,学校请来的校外创业导师给了我珍贵的指导,创业试错阶段,浙大给予的场地支持解了我燃眉之急,人才方面的配备助力了企业的发展……我感谢浙大,是浙大成就了今天的我。”白云峰表示。

▲▲▲先行者的“反哺”

方毅是2003级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为每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创始人。他研发了具有“八项专利、世界首创”的手机数据备份器“备备”,推出通讯软件“个信”(后被百度等上市公司收购),领导的“个推”完成B轮数千万美元融资。他是杭州创业杰出人才代表,浙江省首届大学生创业之星,全国大学生建功立业重大典型。尽管已经离开浙大多年,但这位曾经得到浙大诸多帮助的“中国创业新锐”,几年来却坚持“反哺”,被浙大的学弟学妹们亲切地称为“方学长”。

方毅说,他感谢当年那些曾经在创业路上不计利益相助的浙大“贵人”,如伯乐朱敏,如帮助公司启动的创业基金,如在浙大学到的工程图学和金工实习的知识设计制作。而在累积了多年互联网创业经验后,他把一部分时间留给了同他当年一样有志于创业的浙大年轻人。2014年,方毅和夫人张洁(浙江大学毕业,每日科技、华旦网络共同创始人)一起发起了“涌泉—华旦基金”,专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投,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初创企业孵化成长。方毅每年会到母校浙大去进行4-5场创业讲座,也会到本土创业圈子B座12楼进行创业分享访谈。方毅曾在毕业典礼和众多讲座上寄语学弟学妹,肯定大学所学、社团所做均是有用的,要学会合作、负有责任,要坦诚相待、广交朋友,不断创新,永不言弃。

▲▲▲孵化在元空间

紫金创业元空间是浙大为创业学生团队建立的实践和孵化基地,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月牙楼,共800平方米,为学生们提供办公场所等硬件支持、创业培训和指导等软件支持,是浙江大学校内最大的学生创业孵化器,是学生创业团队“从0到1”进行创业实践的平台和空间。

“在古语中‘元’有万物初始之寓意。元空间不仅仅是孕育学生创业项目的起点站,更是点燃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伙伴。”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邬小撑表示。

杭州微著、回车科技、半群网络、答疑君、Aini的干果店、苏巴提科技……数十个小创业者聚集在元空间中,为着自己的梦想奋斗。印在墙壁上的一句话时时提醒着他们: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

去年12月29日,上海丰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浙大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浙江大学紫金创业元空间基金”。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建华希望,在“元空间”里孵化的创业团队一旦拿到投资就“飞”离这里,保持空间内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流入。

▲▲▲理性的创业教育

研究型大学该如何选择创业教育模式?是要培养基于客户需求创业的宗庆后,还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创业者马云,抑或是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典范乔布斯?这是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顺势而为、彰显特色、带动基于创新的创业成为他选择的路径。

在金德水看来,“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战略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密不可分,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研之外,还应有学而优则创。因此,浙大一直坚持在强化学科、融合专业、深化辅修、普及通识、支撑实践上下功夫,全校22个部门开设100余门创新创业课程,除元空间外,还为学生提供E-works、互联网+创客空间、传感创客空间、紫牛创客空间等近7000平方米的创业实践场地。

在制度支撑方面,浙江大学陆续出台《浙江大学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江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浙江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停学创业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并在智力支撑和资金支撑方面连续发力。聘请200余名创业导师,形成导师带徒式的创业教育模式,提供1亿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20余项共计700万元创新创业奖学金和300万元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心建设基金,解众多创业者之燃眉之急。

金德水认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的目标是时代高才,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为主的教育,是实现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机制,也是文化。

“海涅说过,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创业应是基于理性的自我选择,对于高校来说,创业教育也是如此。”金德水如是说。(记者 吕巍)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智力支持 资金支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