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调研报道

探寻破解秸秆禁烧窘境的正确之道

2016年06月03日 09:08 | 作者:王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农作物秸秆和生态湿地距离有多远?

金鱼欢腾,蒲草茂盛,夏日烈阳铺展开在整个水塘。初见此景,很难想象这水会来自一家造纸企业污水处理终端,并且跟农作物秸秆还有着密切联系。

5月30日,在全国政协“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第一站———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泉林集团,调研组成员就见识了这一科技研发和市场“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我来闻闻这水到底臭不臭!”调研组成员初到造纸企业,首先见识的是生产终端——净化生产污水的生态湿地。听完造纸企业负责人一番介绍,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田杰带着惊奇和疑惑,伸出手接水塘里流出的水,“竟然真的不臭!”

不仅不臭,还特别清透。

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蒲草要长得好,需要水底也能接收到阳光,所以水要很清澈。看着眼前绵延的蒲草,调研组成员也是啧啧称赞。这个称赞不仅因为资料介绍中,关键废水指标COD、AOX等的国际领先水平,更来自于这份宜人的“眼见为实”。

穿过企业生产基地,见过一摞摞秸秆,刚刚生态和谐的一幕才和这个被千方百计研究如何好好利用的“废物”联结起来。而它们的距离,正是科技和市场力量的完美“表演区间”。

在造纸企业一个监控中心,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科技和设备,从事农作物收储、备料、制浆、造纸……直至产业链相关装备设计制造等的全过程。“这个纸黄黄的,倒是很有韧性!”“这种纸用在课本上对孩子的眼睛比较好。”……

调研组成员刚刚从秸秆变好纸的新奇中走出来,又被秸秆化肥料的另一个流程吸引———凉爽阳光房里,是各种新鲜有机蔬菜,蔬菜的肥料,也来自农作物秸秆。“这个桑葚真的太甜了!”“西红柿也是!”“我们的桑葚甜度可以达到24%,远远超过18%的平均值。”企业工作人员骄傲地跟大家介绍,同时也说明了肥料的“来历”———农作物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用于造纸,剩下的可以提取纯度较高的黄腐酸,这是一种本来多取自于煤、同时提取率很低的“珍贵”肥料。也正是这个肥料,正是滋养了清甜蔬菜……

至此,一个“倒叙”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多种“宝”、并兼顾了环保、产生了经济效益、可循环的生动案例完整呈现在了调研组成员眼前。农作物秸秆因为科技研发和市场的推动,几乎不见了“不良属性”。

但完全是这样的吗?其中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同时还有哪些问题?调研进行时,

发现也在进行时。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全国政协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禁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