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张思宁委员呼吁建立先民文化博物馆打造“形象名片”

2016年08月23日 13:47 | 来源:友报
分享到: 

阅读提示:历史上的辽宁,是一片适合人类生存繁衍的土地,也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创造力的土地。日前,省政协委员张思宁表示,辽宁先民遗迹遍布各地,先民文化丰富灿烂,应建立一座“辽宁先民文化博物馆”,以增强辽宁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打造辽宁创建文化强省亮丽的“形象名片”。


省政协委员张思宁在调研中了解到,辽宁地区上自50万年、下至3000年前的史前古人类遗址就多达2000处。在远古时期,辽宁就遍布古人类踪迹:早在40万年前,最早的“辽宁人”,也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人类———“庙后山人”出现在本溪地区;28万年前,营口地区生活着“金牛山人”;10多万年前,在喀左有猎羊的“鸽子洞人”;3万年前,“杏树沟人”生活在锦州;2万年前,最早的鞍山人——海城“小孤山人”居住在“仙人洞”;1.8万年前,古洞里生活着丹东人的祖先——“前阳人”;距今1.7万年前,大连出现了追逐野马的“古龙山人”。随后,辽宁还有8000年前的阜新“查海人”、7200年前的沈阳“新乐人”、6000年前的丹东“后洼人”,还有5000年前的朝阳“牛河梁人”等等。

同时,辽宁先民不仅生活得优裕,还创造了丰富灿烂文化:庙后山发现的火塘,是东北亚人类最早的用火遗迹,也是东北亚人类的第一缕火光;金牛山人已熟练用“土石封火”、“灶”烤食物;鸽子洞人在天然溶洞里创制了非常适合居住的“门厅”、“卧室”、“套间”及“上下楼”;小孤山人制作精美的标枪头、鱼叉,是中国首次发现的狩猎骨器;查海人创制的“中华第一龙”龙形堆石、“世界第一玉”的玉玦与匕形器、“中华第一村”的原始村落,揭开了中华文明的开端;新乐人刻制了世界最早的木雕鸟、煤精制品;后洼人雕塑中华最早的“石雕始龙”和“滑石虎雕”;小珠山人拥有世界最早的荞麦种子和“超文明石币”;牛河梁的红山女神,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女神形象;还有,吴家村人有世界最早的小麦、最早的陶塑舟行器等等。

“不过,说起辽宁这些先民的遗迹,即古人类文化遗址的现状,却不能不令人尴尬。”张思宁说,过去,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出土文物上,遗址被发掘后往往是设立标志,就地掩埋。由于遗址大都地处荒远,交通不便,又疏于保护,因而,时至今日,除了个别的遗址,如“沈阳新乐遗址”、“阜新查海遗址”等已经建立了博物馆以外,大多数的遗址都被忽略。而少数遗址即使建立了博物馆,也因陈列手法落后、藏品信息挖掘不够而很少有人问津,如“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营口金牛山遗址”等。

张思宁表示,古人类文化遗址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议建立“辽宁先民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规模可以不要太大,但一定要有标志性的建筑。

张思宁认为,拟建的博物馆不是要展示真实的遗址和文物,而是要通过3D艺术直观形象地展示远古不同时代辽宁先民生活、生产、发明、创造的场景和情景。博物馆可不设任何遗址、文物的陈列,全部的展示都通过银幕的情节故事来进行,要造成“身临其境”、“互动先民”的感觉情境。

“同时,拟建的博物馆需要有先进的纪念品复制能力,可以设置3D立体打印系统,复制打印辽宁先民使用过的工具、礼器和装饰品,如玉猪龙、玉牙璧等。这样,可以使参观的人在身临其境中增强记忆、延伸感觉。”张思宁建议。

编辑:薛鑫

关键词:张思宁委员 辽宁先民遗迹 先民文化博物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