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席强: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05月23日 10:19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用民乐串起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这十年来,中央民族乐团上演了一大批优秀的原创民族音乐。这一次次的成功,是席强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也为海内外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在席强的带领下,中央民族乐团先后推出《泱泱国风》、《国风绕梁》等大型民族音乐品牌作品,受到全国观众的欢迎与好评。

近年来最有社会影响力的,莫过于《印象国乐》、《又见国乐》两个大部头创作。立体的舞台呈现、经典的民族音乐、华美的民族服饰、中国气韵的舞美……将器乐与科技相融合,使音乐与时代相碰撞,带给观众的不止是震撼,还有惊喜———“国乐”系列作品中《十面埋伏》、《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丝绸之路》等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的经典国乐,在世界各地飘荡。

《印象国乐》、《又见国乐》巡演以来,得到一些国际驰名品牌的全程赞助,但席强看到的,不仅是经济效益与市场地位,更是观众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同,以及观众对于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份尊重。通过演出,中央民族乐团做到了有市场、有文化影响力,队伍更富有朝气与活力,每当《印象国乐》、《又见国乐》响起,演出现场都会成为当地的文化盛会。在上海演出时,很多年不见的老前辈齐聚现场,可谓群贤毕至;更可喜的是,很多青少年被吸引到民族音乐演奏现场,还未看完便纷纷想要学习箜篌、琵琶、古筝、笛子等民族乐器,可谓少长咸集。席强说,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也是文化传播的主导作用。

民族音乐,代表着国家声音与国家形象,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地了解中国声音,喜欢中国故事,加强民族凝聚力,成为席强所带领的中央民族乐团在近年来的文化使命。也正是他的这种责任感,使著名导演、编剧王潮歌以“一元稿酬”来执导《印象国乐》,她说:“我跟席强团长说我会尽心竭力,只要我把这份心拿出来给您,您托着接好了,就够了。”

2015年,《印象国乐》到台湾演出时空前的盛况,至今仍让席强记忆犹新。在演出之前,其实也经历了一个“小波折”。中央民族乐团与台湾承办商协商演出后,将票价定为与其他世界级演出团体相同的票价,台湾承办商担心票价太高销售不出去,但席强却信心满满地说,用中央民族乐团的民族品牌与艺术质量做保证,不用担心,一定会受到台湾同胞的喜爱。意料之中也是在意料之外,所有门票均在演出一星期前售罄,甚至一票难求,中央民族乐团在台湾大放异彩。

席强事后总结经验,除了中央民族乐团高超的演艺水平与剧目的创新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题,把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调动起来,“如果说文化是桥梁,那么演出就是平台,真正起到了心连心的作用。”

如果说在台湾的演出使席强及其所领导的中央民族乐团自信满满,那么,在美国等国家所受到的欢迎,则更充分彰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与辐射力。

2015年12月,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公演,《华盛顿邮报》以整版篇幅刊载,报道指出:“中央民族乐团在打一场战役,这是一场试图把青少年吸引到传统文化艺术殿堂来的战役。”演出结束后,肯尼迪艺术中心的副总经理专门来到后台找到席强,请求将《又见国乐》演出海报贴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的展览墙上。同样,2016年在哥伦比亚国家大剧院,《又见国乐》的海报也贴在了那里,它彰显着当代民族音乐家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用席强的话来说,正是因为在剧目创作和表演中,我们坚守了民族艺术的文化自信,发扬了民族器乐的优秀传统,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理念,使民族音乐理直气壮地站在了世界艺术殿堂上。

仅仅几年,《印象国乐》、《又见国乐》百余人的队伍演出每年近230场,并不断在中国、在世界进行巡演,彰显着中华精神与中国形象。席强说,“把最好的音乐传达给了观众,使观众得到了愉悦与升华,我觉得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用高雅的形式,扎根人民”

近年来乐团系列成就的取得,是与席强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思想分不开的。从乐队演奏员,到乐队队长,再到乐团副团长、团长,席强在中央民族乐团已工作近27年。特别是自2007年担任团长以来,怎样在院团走向低谷的大潮中,使中央民族乐团脱颖而出,成为席强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经常自问:民族音乐拥有很小的市场,我能否通过改革作品表演方式来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让更多观众喜欢上民族音乐?

而今,每年60到70个原创作品,230多场巡演,总创收达3800多万元……这些数据成为他深入思考、大胆尝试后的成果。

多年一线的演奏经历,使席强敏感地意识到,观众就是市场,民族器乐如果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其市场不仅是萎缩的,还有失传断代的危险。于是在上任团长之后,席强大胆改革,实行作品委约创作机制,独奏曲、协奏曲与时俱进,既演绎传统经典,又歌颂时代发展,使民族音乐在面对市场、面对观众时雅俗共赏,具有可听性与可视感。这,一下拉近了民族音乐与观众的距离。

“民族音乐一定要发扬它的特质与核心———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寓意深刻、百听不厌,把这些做到了,民族音乐就算成功了。没有任何思想感情的堆积,一味阳春白雪,不符合音乐传承发展规律,这样的音乐,总会被历史社会所淘汰。”这些话反复在他口中出现,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观众不买账,文化还传给谁,把这个道理讲通了,民族音乐的道路也就走通了。

为了让民族音乐回归大众喜爱,创作“有深度、有温度、有思想”的音乐作品,这些年来,席强每年都会带领艺术家们深入基层一线采风学习,采风足迹已遍及广东、山西、陕西等多个省市区,搜集和学习了包括广东音乐、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冀中管乐等不同形式和风格的20多个艺术品种与民间乐种。艺术家们不仅将这些原生态乐种进行录音、录像等抢救性保护,还将它们整理、加工、改编与再创作,以专场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使民族民间音乐得到继承和发展。

自己的乐团发展强大起来了,席强并没有完全安下心来,因为在他看来,他的职责不止于此。在他的带领下,中央民族乐团陆续帮扶全国20多个民族乐团,真正把国家艺术资源普及到全国各地,使民族音乐“百花齐放”。自2011年起,乐团先后在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村、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甘肃省陇剧院和甘肃歌舞剧院建立“民族音乐发展基地”,开展文化共建、文化帮扶活动。

不仅如此,在席强的倡议下,中央民族乐团还每年到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进行文化帮扶,2011年中央民族乐团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联袂创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美丽新疆》,汇集了中央民族乐团和新疆方面最精英的创作团队,经过数月排练,呈现出一台既体现维吾尔族风格又彰显民族管弦乐风采的精品。2012年,秉承《美丽新疆》的合作经验,中央民族乐团联袂西藏歌舞团创编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西藏春天》,该音乐会同样汇集了汉藏作曲家,选取藏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通过改编、加工与移植,突出乐曲优美动听、旋律耳熟能详、曲调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呈现了一台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历史厚重、音乐感人至深的民族音乐会。

这样的援疆、援藏活动每年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歌唱祖国、歌唱新时代,共同演奏优美的旋律,促进了民族情感的融合,将民族团结做到了第一线,做到了每个人的思想感情中。”

一台台绚丽的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与席强及其带领的艺术家团队的辛苦深入一线采风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西藏高原采风演出时,他们的团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民族音乐”,用音乐的形式将血浓于水的各族文化融合,在他的团队看来,是职责与担当。通过去西藏演出,席强及其团队自身也得到了洗礼、熏陶与锻炼,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慰藉。“我们就是想用民族音乐这种高雅形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编辑:位林惠

01 02

关键词:席强 民族音乐 民族 乐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