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慢病防控尽快摆脱“慢节拍

2014年02月14日 16:28
分享到: 

  慢病防控指标应纳入政绩考核

  去年,卫生部等15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个规划的愿景是好的,可如何落实、如何考核存在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表示,慢性病的防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建议将慢性病的防控纳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你这个地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得如何?达标率是多少?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要明确。”

  葛均波也表示,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不能只盯着GDP,还要看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慢性病的防控就是一个重要指标。“有些地方虽然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也跟着上升了,这还是以牺牲人的健康利益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不成功的,应该进行行政问责。”

  他山之石

  西方国家经验值得借鉴

  史大卓表示,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主导慢性病防控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芬兰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全民限盐计划。通过30多年的努力,芬兰人的食盐摄入量下降了40%左右,与此同时,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了75%~80%,居民平均寿命延长5~6年。“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就是盐多、油多,特别是饭桌上烟酒不分,更加重了得慢性病的几率。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尽早开展全民限盐、限油、控烟运动。”

  “美国也为我们树立了先例。”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心血管疾病医院院长胡盛寿介绍,美国在二战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快速上升。到了上世纪70年代,平均每四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得过心肌梗死或做过冠脉搭桥手术。后来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展了一个十年血脂研究计划,以总胆固醇作为治疗监测指标,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1985年,美国又发起了全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收效同样显著,使得美国人心血管事件降低了40%。

  观点篇

  预防花费只占治疗费用的1/30~1/80

  西方很多国家的慢性病发病率都在下降,可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还在快速上升。“如果再不花大力气干预,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医改目标的实现。”胡盛寿举例称,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发病率、死亡率,还是产生的医疗负担在我国都是第一位的。其中,心血管疾病中的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中的中风,加起来占到我国住院死因的16%。

  史大卓表示,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比如,不抽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将血压、血脂和体重等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预防的成本也很低:运动、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花钱或者花得钱很少;不抽烟还省钱;即便得了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的花费也有限。如果出现心肌梗死就不同了,严重的需要介入或者搭桥,还要吃抗血小板、抗凝的药物,有的还要用药预防心衰。这样的花费与疾病预防阶段的花费不可同日而语!“统计表明,用于疾病危险因素预防的花费仅相当于靶器官受到损害后治疗所用花费的1/30~1/80。”

  慢性病预防这么大的效益却无法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史大卓表示,虽然我们在努力,但是看结果。在北京地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患病后)的达标率只有30%左右,而一级预防(得病前)的达标率还不足10%。

  《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投入的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15%,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投入还很小。可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等研究测算,仅因脑卒中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853亿元人民币,占疾病总成本的7.7%。“如果不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投入再多的钱,国民的健康素质也很难提高。”葛均波称。

编辑:于玮琳


01 02 03

关键词:慢性病 疾病 防控 健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