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1979和平崛起时的邓小平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荣毅仁称:“坦率真诚”

2014年07月21日 10:17 |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分享到: 

  如何重构中国并破解中国未来发展难题?邓小平的1979年——进行战略抉择的一年,开始于美国之行。

  作为一个起点时间,1979年,中国农村人民公社每人平均从集体经济分得的收入为83.4元,全国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为705元。24年后,2003年,国家统计局公告,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这是中国这艘“航空母舰”转向后,一个初步的结果。

  “在你想这件事的时候,你就会感到惊奇”,几天后,甚至十多年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仍然很兴奋,“一个10亿人的领导人到达美国后仅两个小时就到我家里赴宴!”

  美国时间1月28日下午,邓小平的飞机抵达美国华盛顿安德鲁空军基地。两个小时后,是他在美国的第一顿晚宴,地点在布热津斯基家。“邓副总理喜欢吃什么?”时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柴泽民碰到的美国人,不仅兴奋而且好奇。柴的答案很简单,“小平同志喜欢吃辣椒,你们不会做辣菜。他想吃的东西你们这做不了,你就把你们最好吃的拿出来就行了”。

  在这次晚宴上,卡特总统能够记住的,同样与菜肴相关。在席间,布热津斯基说,中国人与法国人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所有其他的国家。在后来自己的回忆录里,卡特写道:“邓想了想说,‘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的饭菜最好。’”卡特由此得出结论,“邓小平懂得如何既表现出沉着的自信心和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又不显得骄傲自大。”

  作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对此有另外的判断,他观察的邓小平,“相当幽默,强硬而直率”。

  在那几年间,驻北京的各国外交家,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邓有时可以毫不客气地批驳一个不全神贯注的,离开话题和思想开小差的谈判对手”。曾出任联邦德国驻中国大使(1976~1980年)的埃尔维因·魏克德描述过他亲历的故事,“对方谈话很单调,他按捺不住了。他常常看他的手表,大家都注视着他,客人还未意识到,他就冲着茶几前面的痰盂吐两口痰,最后用食指敲打他的表壳。”对有着这样性格与风格的中国领导者——前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说,“不错,我从一开始就喜欢邓小平”。

  单调与枯燥,显然不是邓小平乐意忍受的。“他愿意接受非常尖锐、非常深的问题。”钱其琛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平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原来说只采访一次,但采访完了以后,小平同志认为这位记者提的问题非常尖锐、深刻,所以他主动提出今天没有谈完,下次再接受一次采访。”

  当布热津斯基作为总统特使于1978年5月21日第一次见到邓小平,讨论中美关系正常化时,寒暄几句后,邓小平言归正传,“中国方面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毛泽东主席是个军人,周恩来也是军人,我也一样”。布热津斯基回答说:“军人说话直率,但美国人也有说话直率的名声,我希望你没有发现美国人或美国有什么不好理解。”接下来,布热津斯基说邓小平“一头栽入我在与中国外长会谈时回避了的话题,即关系正常化问题”。

  曲折,是中美建交过程一个恰当的描述。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柴泽民回忆说:“尼克松访问中国,打开了中美关系之门,但是没有实现建交。尼克松在1972年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时候就讲到,在我任第二届总统期间,我一定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由于‘水门事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这以后他的继任者福特总统就职,他在1975年12月访问中国,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也讲,在我第二届总统当选之后,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果他在竞选过程中失败了。所以,卡特总统一就任,他就提出来,要在第一任,也就是四年之内,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邓小平 中国 美国 哈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