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全国政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协商会综述

2016年06月02日 08:46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的庄聪生委员认为,当前涉及“双创”的行政审批项目依然繁琐。他说,“有的部门取消和下放权力,实际上‘明放暗不放、你放我不放、上放下不放’,有的甚至互为前置,形成死循环。”为此,庄聪生建议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国际与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各类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直接投资基金是推动科技产业创新的重要金融支撑。刘明康委员建议,对这些基金环境建设法规的完善应与时俱进,尤其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反侵权力度

创新的源头是创新者对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这就需要对侵权行为进行有效和有力处罚。会上,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委员们认为,当前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反侵权力度,加快注册速度,解决多头管理问题。

身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的田力普委员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显示,知识产权的侵权赔偿数额和维权周期与公众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在目前的司法保护体系中,维权举证难、时间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判决执行不到位,很多权利人更是在长期诉讼中赢了官司、丢了市场。针对这种现象,田力普委员建议,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订中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侵权者要重点打击其侵权的能力。

当前,互联网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田力普委员说,与互联网相关的创新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在3到5年,而发明专利审查的平均周期要2年多,而且,我国知识产权多头管理也降低了知识产权管理效率,田力普建议专利审批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快专利审查的新举措,在国家层面建立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

“借‘双创’之势”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750多万人,蕴藏巨大创新能量。但现实是,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双创”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借‘双创’之势,以创业创新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掀起人才培养的深刻革命已迫在眉睫。”会上,马德秀委员发出这样的呼吁。

在马德秀委员看来,创业创新教育的精髓,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一种素质,这远远比片面追求“创业率”更有意义。但让她感到忧虑的是,相当一部分高校认识不到位、有偏差。有的“重少数、轻全体”,狭隘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少数学生办企业;有的功利地用创业率“论英雄”;有的把创业创新教育与建设世界一流对立起来;有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部门“两张皮”严重;有的地方发文要求每所高校必须办创业学院,高校却只是“贴标签式”地开几门创业课程。

马德秀委员认为,在校生的“双创”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要让成功企业“大手拉小手”,还要倡导“师徒创新圈”,鼓励师生通过捆绑式创新,让学生带着导师的科研成果去创业。朱星委员则认为,还应激发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潜力,消除相关政策性限制。

谈及大学生创业,朱永新委员认为更重要的是摸索出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今年4月,朱永新委员跟随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率领的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就“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情况”赴江苏省开展视察。视察团发现,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远没有毕业3年到5年的毕业生高,在职人员也是工作3年至5年以后离职创业的成功比例最高。“这提醒我们不能只关注在校生,更应该关注毕业3年左右的大学生。在校生不妨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创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必要的创业经验与资金。”朱永新委员说。

创新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大学生和年轻人,更来自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企业家群体,这是苏如春委员的观点。他说,在实体经济、制造业领域,创新很多时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渐进式创新,中小企业家比大学生群体更有优势。为此,他建议在推进“双创”过程中,应该给中小企业同样的政策支持和鼓励。(谢靓)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双创 创新创业 委员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