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之旅开进博山赏琉璃

2014年11月20日 14:52 | 作者:田达治 | 来源:韩美林艺术馆
分享到: 

001 艺术大篷车在韩美林艺术馆启动_副本

 

  博山琉璃发展历史背景

 

  “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历史上的盛况尽皆于此。

 

  博山是我国古代和近代重要的琉璃产地,据明代《青州府志》记载,博山最迟从元代开始就有了琉璃制造业,明清以来更是烟火不断。“琉璃器出颜神镇(博山古称“颜神”也称“颜山”,原隶属山东青州府),以土产马牙石、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煎成。珠帘、灯屏、帐钩、枕顶类,光莹可爱。”明朝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就有生产琉璃的大炉4座,并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琉璃行业,”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琉璃行业在博山城西关外修建“炉神庙”,供奉女娲氏,应时祭祀,保佑琉璃业的繁荣,至今仍是博山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1年)设立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琉璃厂,当时主要的工匠和宫中采用的琉璃制品的各种配方也主要采用博山的。北京琉璃业的发展,北京“三大家” 琉璃套料烟壶(辛家坯、勒家坯、袁家坯)也都是以博山为后盾的,进京工匠所需原料都要需从博山带去。博山琉璃工匠进京制造琉璃,促进了两地的琉璃技术交流,用铁制吹筒吹制琉璃的技术就是在乾隆年间北京宫廷琉璃厂传入博山的。另外,琉璃制作中熔炼金红的技术、阴纹刻花技术、套色雕刻技术等等,最早也源自清宫琉璃厂。通过北京和博山琉璃生产技术的频繁交流,博山琉璃业迅速发展。

 

  在明清以来的琉璃制造业发展中,博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琉璃制品在我国出现很早,但由于原材料的限制,只有山东博山、广州和北京等几个地方有规模性生产,其中博山生产的琉璃制品以其高超的琉璃制造技术和以鼻烟壶为代表的琉璃制品更是中外驰名。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琉璃成为当时中国手工工艺品出口的一项重要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博山琉璃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近年来,古法琉璃产品的生产制作几近失传,从琉璃名称的转变上就可以看我国琉璃生产的兴衰。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而玻璃源于西方,成份与今天的日用玻璃基本相同,初入中国的年代约在南北朝时期,宋代以后,由于铅提纯工艺的出现,中国民间的仿制琉璃作坊将琉璃的部分配方与西方的玻璃工艺相结合,生产出中国独有的高铅玻璃,透明度和质量远远高于进口玻璃制品,从此西方的钠钙玻璃在中国销声匿迹,直至清末,随着国门洞开和琉璃的再次失传,西方玻璃再次大量涌入,中国的琉璃业与玻璃业都几乎荡然无存,这也是当今国人只识玻璃而不识琉璃的重要原因。目前所称的琉璃,事实上是以脱蜡铸造法创作,融合各种颜色混合烧制的氧化铅水晶玻璃。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5 6 7

关键词:博山 琉璃 韩美林 大篷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