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让“中国声音”更加响亮

全国政协委员献策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16年04月01日 10:3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蔡武:加强内容建设 让中国故事传遍世界


当今世界,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成为大国间角力的新领域。

目前,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着难得的机遇。有利的一面是,我国硬实力的持续增强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为扭转国际传播格局创造了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渴望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是我们加强对外传播的极好机遇。

对制约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相对于美国等大国而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仍很薄弱,国际话语权依然掌握在他人之手。

相对于国际传播的硬件建设,国际传播的软件即内容建设是更为重要、更为艰巨的任务。选择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阐述中国人的哪些价值理念,讲好哪些中国故事,这些都是对外传播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建议采取“四个着力三个精准”的策略。

一是着力丰富传播内容。对外传播最核心的功能是争取人心,是通过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要将我国最具特色的政治制度、价值理念、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内容展示出来、传播出去,让国外不同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的受众能从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其中,我国核心价值观应无所不在,蕴含在各项内容之中,成为核心元素。同时,我们要大力对外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相映生辉。同时,这种传播应该尽可能做到丰富多彩,使中国故事生动丰满,中国声音动听感人。

二是着力拓宽传播渠道。要通过新闻、出版、电影、广播、演艺、展览等各种途径将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发出来、传出去,将中国精神和中国风貌阐释好、展现好。既要发挥大众传播速度快、覆盖广、影响大的优势,又利用人际传播针对性强、直指人心、影响深远等特点,使这两种传播方式相辅相成、形成合力。

三是着力构筑传播平台。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国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等各类传播机构和企业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和广度,在海外建设平台,扩大业已建立的“滩头阵地”的影响力。

四是着力创新传播方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革命的洗礼,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必须不断更新传播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新媒体进行对外传播。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进行对外传播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个精准”则是指:第一,要精准影响易被影响的人。许多周边国家历史上与我们有着长期的友好关系,受到中华文化的漫长滋养,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较易产生效果的对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要义利兼顾、弘义融利,坚持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把这些重要理念融入对外传播之中,持续加大对周边国家的传播能力建设,牢牢抓住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地缘相近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巩固周边国家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坚固联结周边国家民众人心的精神纽带,为打造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

第二,要精准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国外学界、智库对于各国政府和民众有较强的影响力,我们要着力做他们的工作,增强他们对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深度了解,逐渐引导其更为客观地看待当代中国,培养一批知华友华力量,帮助我们放大对外传播的声音,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

第三,要精准影响难以影响的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隔阂,西方国家的不少人,尤其是政商学界高层对于中国有较深的偏见,对我国当代发展变化有不同的解读。对于这部分人,我们还是要持之以恒地做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只要我们秉持真诚相交的沟通交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这些“难以影响的人”亲眼看看中国当代的发展变化实情,亲身感触恢宏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总能叩开一些人的心扉,促使他们逐步客观地看待中国。此外,对于经常会出现的不同的声音,我们要有开门纳谏的胸怀和雅量。在中外交流的平台上,聆听不同意见,让局外人为我国的发展建言献策,从不同的声音中寻找有益的借鉴。这种以诚相待、愿意聆听的态度本身对于争取与我们意见不同、甚至相左的学界、政界人士将会有所帮助。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故事 中国声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