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点聚焦点

饶曙光:当前中国电影的十大挑战

2017年07月04日 15:26 | 作者:饶曙光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挑战九:电影观念跟不上电影实践的发展变化,电影观念滞后时不时让电影实践层面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1984年,关于电影是不是商品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不仅没有达成共识,而且反对的声音相当强大。其后近二十年间,由于电影观念层面没有新的进展和突破,电影改革也是举步维艰。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在观念上对电影商品属性的认识取得重大突破,电影被明确定义为“可经营的电影产业”,也才有了全面电影产业化改革和连续十多年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度发展。可以说,中国电影产业在实践层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按照西方国家的电影理论和市场经验无法解释的产业现象,其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前所未有的。

相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在实践层面的变化和发展,在电影观念层面经常出现滞后的、保守的、固步自封的情形,不能有效、有说服力的解释和阐释各种电影实践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不少人的电影观念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方法论层面则是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对各种新的电影现象和情况视而不见。

2016年底,张艺谋导演的《长城》再次引发了“商业—艺术”、“作者—市场”的相关争论,涌现出众多无视中国电影市场因素和中国电影工业现状的前提而对张艺谋及其电影进行极端否定批判的言论,电影观念滞后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批判的武器固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批判的武器有时候也能产生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电影观念的滞后性在理论学界还表现为另一种情形,就是完全用西方电影理论套用中国电影,有时甚至是削足适履,不符合西方电影发展的标准要求就会受到义正辞严的指责和讽刺。

伴随着新世纪以来市场化、产业化的历史性进程,中国电影面临着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的冲击和挑战,面临着国内文化市场以及大众休闲生活多样化的影响,社会文化语境也呈现出了复杂、多元、众声喧哗的状态。中国社会的大众生活及其审美表现方式、文艺的价值取向等,都迅速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换、转向、转型。但是,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没能追踪电影实践的发展并且对新的电影现象作出及时的反应,却出现了学术化、学科化的转换、转向、转型,与中国电影实践不是相向而行而是渐行渐远。理论之树想要常青,就必须与时俱进,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并且发生良性互动。如钟惦棐先生30年前所言,“解放了的思想呼唤思想的再解放,更新了的观念需要观念的再更新”,这种前瞻的电影观念在今天仍能产生耳提面命、如雷贯耳的作用。

挑战十:中国电影在可持续推动市场繁荣和发展的同时,能否同步提高电影的思想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春节档之后,中国电影票房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与春节档国产片大包大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从2017年3月开始,以好莱坞为主的外片占据了市场的主力地位。3月份全国公映新片30部,进口片只有7部,但票房占比超过90%, 二季度以来多部好莱坞大片的排片占比超过70%,在这种境况下谈论中国电影的价值观,不免有点尴尬。这种垄断现象的产生,主要因为当前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市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终端资源配置体系,无法通过限制单片排映上限来维护文艺市场的公平竞争,其结果就是造成多样化市场格局被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巩固当前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并维持在50%以上,绝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务,遑论主流价值观在国产电影中的有效表达、有效传播。

电影是市场是产业,也是文化是艺术,思想和价值观是电影的灵魂和根基,也是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支撑。文化的竞争本质上是价值观的竞争,而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文化价值,最终取决于能否提供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衔接、对最大群体的民众富有包容力和感召力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确立文化自信理念的根基。在喧嚣的市场化背景下,当下不少电影创作还浮于生活的表层,没有真正深入生活中寻找有内涵、有质感的故事。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现实,不断提高电影创作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探寻人类精神世界,是中国电影美学当前应当坚持的方向。中国电影要想在国内市场进一步赢得更多的观众以及市场份额,并在海外市场进行更加有效的国际传播,则必须建立起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衔接、富有包容力和感召力的价值观,同时找到富有人文内涵、艺术张力的中国故事,并且以电影化的方式智慧地讲好故事,使之具备现代电影的叙事格局和视听品质。

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共识。电影是输出价值观和思想观的一种软实力。当前国产电影更应着重提高国家形象的对外展示,从整体上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主流电影品牌,形成具有中华文化标识的文化产品,进而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完成现代化转型并实现对外有效传播。

《湄公河行动》、《战狼》等新主流大片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将类型叙事和爱国精神相缝合,所彰显的国家实力和英雄形象正是中国电影所需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态度;《长城》作为一次借水行舟的跨国合作实验,将中国元素有效借助于电影高科技手段进行充分的电影化表达和国际化传播,如能持续有效激活这种战略性资源,将会获得更多的战略性支点,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将获得更加主动性的地位,中国电影在有机会创作伟大复兴时代的电影艺术高峰的同时,也将为世界电影发展繁荣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电影 好莱坞 国产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