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保护黑土地 筑稳大粮仓

——全国政协“加强黑土地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5年04月13日 10:58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全国政协常委、台盟吉林省委主委王天戈:

  保护黑土地功夫在题外

 

  黑土地流失包括量的流失和质的退化。解决质的退化,只有长期、大量补充有机肥一种方法,且对我国其他耕地同样有效,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每年农业生产都会产生大量秸秆,合理转化就能得到足够的有机肥。目前常用的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有四项:“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腐熟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和“秸秆堆沤还田”。这四项技术的秸秆转化过程都是在不可控状态下完成的。应用不当的还田技术,秸秆就成了病虫害的宿主,连作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而我国粮食主产区基本都没有轮作条件。

 

  因此,应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充分发挥秸秆的饲料功能、燃料功能和肥料功能。有条件的地方,秸秆经畜禽过腹转化后再将粪便投入沼气池获得能源;没有条件和没有畜禽保有量的地方,直接将秸秆粉碎投入到沼气池。将厌氧反应的剩余物、沼渣、沼液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沼渣、沼液养分含量比任何一种堆沤方法制取的有机肥都高,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氨基酸、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沼渣、沼液具有肥田、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等多种功效,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建议:将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厌氧发酵获得沼气并提纯成天然气,确定为“十三五”国家引导生物质资源应用的主推模式,并大力扶持。再用沼渣、沼液改良黑土地,从而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治理及黑土地保护的多赢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

  提升黑土资源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能力

 

  东北黑土地保护应以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用养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健全社会化服务,强化法制约束,完善政策保障,有效解决黑土地退化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统筹布局,合理轮作,保障各作物持续增产。随着黑土开垦和玉米连作时间的增长,土壤的抗逆性和缓冲性减弱,易旱、易涝、易脱水、脱肥、产生除草剂药害(土癌)。应依据各地区实际承担生产风险的能力,调优种植结构,适当增加养地作物如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玉米和水稻的种植面积,大力开展轮作制度等。

 

二、 加强研究,创新集成,保障黑土地的有效利用。一是优良品种的培育,培育和种植抗旱节水、耐涝、资源高效利用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等高产优良作物品种。根据土壤和品种特性,创新施肥技术、耕作技术等。三是加强农艺农机融合。加强农机研究,一方面提高提高秸秆粉碎质量,另一方面确保下一年播种质量。四是加强技术集成。集成示范与推广品种、栽培和耕作技术以及农机紧密结合的深翻深松、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技术的不同组合,提升土壤肥力,促进黑土地可持续利用。

 

三、 加强建设,完善监管,健全黑土地安全保护。加强肥力长期定位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黑土地保护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合理施肥;建立监管评价机构,对作物、环境进行系统监测并建立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为决策提供参考并指导生产。严禁农牧业废弃资源乱堆放、焚烧等管理制度,制定耕地质量管理法,提出对土地承包者、经营者耕地质量保护义务,规范城镇化建设中对优质基本农田的保护。

 

 

编辑:薛鑫

关键词:黑土地 全国政协 “加强黑土地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 东北黑土区 协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