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专题 专题

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 健全惠及城乡的家庭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5年12月21日 10:0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邓小虹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原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推行育龄夫妇间断就业灵活就业

目前,我国实行生育年龄夫妇间断就业、灵活就业已有一定政策和制度基础:一、1994年我国建立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根据人力社保部门发布的数据,到2014年我国生育保险基金覆盖1.7亿人,当年基金收入446亿元,支出368亿元,累计结余593亿元,可以充分利用这笔基金。二、根据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生育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凡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这保障了产假期间女职工收入。三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制度,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合同聘任制已经具备基础。为此,建议:

一是由人力社保部门研究扩大生育保险基金覆盖面,提高生育津贴的有效利用;尽快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出台鼓励实行间断就业、灵活就业的管理办法。

二是由商务部门牵头研究制定举办家庭托儿所的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托儿所严重不足、3岁以下儿童照料困难的问题。

三是由税务部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对雇用孕妇或抚养3岁以下子女采取灵活就业职工的企业,研究实行减税等优惠政策。

张世平


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保障家政员合法权益和收入 提升家政员维权意识和能力

家政员多为农民工、下岗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其自身维权意识和能力都不强,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就业稳定性差;工资水平标准不一,缺乏可持续增长及支付保障;社会保险覆盖率低;部分工作风险高,缺乏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标准保护。为此,建议:

一、 完善法规政策,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制定家政服务业发展规划,促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抓紧制定符合家政行业用工特点的劳动法律法规;制定适合家政服务特点的行业标准和指导性规范。

二、 大力推行员工制家政企业模式。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此外,通过政策扶持,推动中介制企业向劳务派遣型企业和员工制企业转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定期公布区域性家政服务工资指导价位,推动家政员同工同酬和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三、 加强政府监督,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明确家政员收入中应包含的标准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解决社保缴纳源头困难;加强对员工制家政企业社保缴纳情况的督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非员工制家政员灵活就业参保率;开发针对家政员职业的新型商业保险;对家政企业及家政员社保缴费在既定政策基础上酌情给予一定补贴。

四、 加快职业化进程,提高家政员能力素质。推动家政服务职业化,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建设;完善家政服务培训、教育体系,合理调整职教培训市场准入门槛,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开设家庭服务专业,拓展家政职业就业和发展渠道。

五、 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多渠道维权机制,切实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在保障家政员合法权益中的统筹协调作用。政府部门应将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签订情况纳入监管范畴,行业协会应在行业自律、诚信教育、人才培训等方面主动作为。工会、妇联等组织,应加大对家政员的法律援助和服务力度,帮助家政员提高法律意识和能力。

张世珍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张世珍:建立家政服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协作联动机制

近年来,甘肃家政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促进就业创业、推动扶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陇原妹”巾帼家政劳务品牌注册以来,每年向省内外家政服务市场输转20万人。甘肃起初通过实施“贫困地区妇女劳务输出”项目,妇联与扶贫办、家政培训学校联手合作,向京城输送家政服务人员。后来这种模式慢慢推广到其他东部省区,现在基本形成规模化、组织化输转格局。但是,从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家政服务输转水平提升、信息服务对称三个层面来看,现有家政服务输转机制、模式还有不少差距和完善的空间。为此,建议:

一、 从国家层面对西部贫困地区输转家政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将贫困地区家政服务输转纳入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相关举措,扩大家政企业税收优惠覆盖面,实施家政服务培训质量提升工程,在西部重点输出地实施培训、输转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二、 健全、拓展教育培训和输转机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输转机制,积极构建以家政服务企业为主导、相关部门协作、监管服务的输转机制。

三、 建立便捷的信息对接沟通平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准确对接、便捷服务。

赵光育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副主席赵光育:鼓励家政行业应用新技术

近年来,家政服务已经向“平台家政”和“跨界家政”两大业态转化和集中。为此,建议:

一、 平台家政将成为主流,要积极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助力家政行业向职业化管理发展。家政云平台建设会逐步成为家政服务行业的主流。目前,中国家政网等家政网络平台已经在尝试家政平台运营模式,许多电子公司对全国家政公司免费提供管理软件。新技术还表现在服务设备上,一些家政企业将应用新型服务设备,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提高服务技术水平,增加客户的新体验。例如,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开发的聪明婴儿床垫的应用,随时可以了解婴儿的生理数据状态。因此,建议政府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积极鼓励这些新技术在家政服务行业的运用。

二、 跨界家政凸显优势,要大力培育新型技术公司,带动家政行业转型升级和标准化服务。做打车软件的开始做“E”家洁,做杀毒软件的开始做“阿姨帮”,做影视的开始做“保姆驿站”,做房产的开始做“58同城家政”等等。这些原来不是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凭借自身资源和优势,跨界到家政行业,以新型技术公司的面貌示人。这些新型技术公司能够成为家政行业新军,为我们拓宽了思路。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主动了解行业新趋势,鼓励这些新型技术公司带动整个家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标准化服务。


高美琴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兼)高美琴:规范产后母婴康复护理机构

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背景下,产后母婴康复护理机构,我们俗称月子会所,将会迎来更大的市场,社会效应也会十分明显。

但目前月子会所这个新兴的服务业,除了缺少法律、政府监管、准入门槛和市场定价标准外,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职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不足;二是月子会所的专业服务还不能惠及更多母婴。为此,建议通过立法把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纳入医疗机构的管理,依法进行监管。

一、 提高行业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着手建立产后母婴康复护理专业,并形成中专、职校一直到大学及研究生的教育体系。一些地方在这些方面做了尝试。提高专业化方面,上海开放大学探索招收家政大专学员,培养了9名专业月嫂,提升了专业化水平。提高职业化水平方面,甘肃省妇联编辑了教材,选派专业师资,对未来的月嫂进行培训,培训后,使从业者掌握了职业道德、产妇健康指导和护理、新生婴儿日常护理、常见疾病预防等职业知识。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上海市妇联帮助建立的“回家么”等社区网络平台,提供母婴护理对接家庭服务,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三赢。

二、 鼓励月子会所功能下移,尽可能普及专业月子照护服务。鉴定月子会所等级和收费标准,并在网上公示,便于需求方选择,也有利于降低提供方宣传营销的费用;各地妇幼保健中心等部门应采取政府采购等措施,扶持有实力的护理机构功能下移,到社区进行母婴护理辅导,普及科学做坐月子的知识,指导做好产后的保健;鼓励月子会所按照员工制吸纳专业月嫂,并安排到居民家中提供服务。

周安达源


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周安达源:香港家政行业的几点启示

我来自香港,香港没有家政服务业,但有家务助理行业。家务助理主要由外籍家庭佣工(简称外佣)和本地非留宿家务助理(简称本地工人)构成。香港家务助理行业的发展过程有几点启示:

一、 香港无论外佣还是本地的家务助理,都与雇主要签订《雇佣合约》,政府提供详尽的标准文本,对双方的义务与权利都作出明确规定,这种重合约的精神,值得学习与借鉴。

二、 非法劳工问题,建议加强守法教育,采取必要措施,杜绝非法劳工的滋生蔓延。

三、 香港家庭过去依赖外佣,令护老及托儿的公共与商业服务没能得到正常发展。这个教训极为深刻。所以,在规划家政产业时,应规划好未来的产业布局。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 双周协商座谈会

更多

更多